歡迎加入銅臭學堂,入園申請:
http://onlycola.blogspot.com/2009/03/cola.html

2010年11月30日

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你是無法駕馭技術分析的

型態學不難,難就難在複合型的運用。如果每次的型態學都很簡單的出現M型頭部(麥當勞),或是三尊頭型態,或是尖頭反轉,那誰還會被套呢?很多人都懂形態學,但真正能夠運用的很好的並不多,原因就在於沒有複合型的觀念,所以經常會太早放空,然後被軋。等到被軋的次數多了,自然就不認為這是頭部,反而還會回過頭來買進,等真正的頭部成形,卻被套在高處,哭訴無門。

Cola有句名言:「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你是無法駕馭技術分析的」,這句話非常實在,因為真實的市場沒有像技術分析教材那麼典型,如果讀者的實戰經驗不足,只要稍加變化,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套用技術分析,所以才會覺得技術分析都是騙人的,根本就不能用。

2010年11月29日

技術分析負責解讀現況,操作策略負責交易未來

cola一再強調,技術分析與操作策略是不同的,技術分析負責解讀現況,操作策略負責交易未來,兩者角色不同,不要混為一談。但對新手而言,技術分析就等同操作策略,多方勝出就作多,空方勝出就作空,就是這麼簡單。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作多被殺,作空被軋,左右開弓,被八的不亦樂乎,被騙到信心全無。技術分析真難用,這是學過的人普遍的看法。

如果直接將技術分析拿來操作,當然難用,因為現況與未來不見得畫上等號。如果技術分析能夠直接拿來操作,那就不會有輸家了。當初cola也是傻呼呼的直接使用技術分析的結論來下單,但成效不如預期,甚至有點學費白繳的感覺。經過幾年的實戰經驗,我才領悟到技術分析只是交易紀錄。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以前我從來沒有聽過,也沒有看過。(現在已經很多人了解技術分析只不過是交易紀錄,這點cola應該有小小的貢獻。)

既然只是交易紀錄,那當然只能代表過去與現在,未來的交易紀錄尚未出爐,怎麼能用技術分析來涵蓋呢?技術分析之謎一旦被解開,很多神話都將不攻自破。從此我才恍然大悟,開始懂得如何運用操作策略來落實技術分析。靠著幾年的實戰經驗慢慢體會了技術分析的本質,才決定開始化繁為簡,捨去一切用來做研究、寫論文的東西,集中精力在實用的技術分析上面,才重新找回技術分析的價值,體會技術分析的好用。

客觀就是技術分析的精隨,沒有任何數據比交易記錄更客觀、更實在,這就是技術分析的價值。放棄這麼客觀的數據不用,難道要相信小道消息或是落後性很大的財報嗎?基本面非常重要,但它比不上技術面的即時性,往往交易紀錄已經告訴我們空方勝出,賣壓沉重,而基本面卻還是甘甜美麗,持股續抱,這就是基本面的盲點,也是技術面的優勢。

Cola一再強調技術分析只是交易紀錄,而且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是交易紀錄衍伸出來的,只要弄懂其中之一,就已足夠,無須學太多,更不用學遍天下武功。技術分析是用來落實操作的,在精不在多,只要夠用就好。因此,讀者無須刻意改變自己所學,主要是藉由cola的技術分析解說,讓你更加了解自己所使用的技術分析指標,達到靈活運用的境界。

2010年11月28日

再高明的預測,若是沒有足以落實操作的配套措施,一切都是白搭。

Cola操作婆婆媽媽的,老是在等,一點都沒有魄力,只會害我們錯失良機。Cola講過,利潤與風險是雙胞胎,是被綁在一起的。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只看到成功之後的利潤,沒有看到失敗背後的虧損,經常將交易曝露在高度風險之下而不自知。

闖越平交道100次,99次安全過關,但只要有1次意外,就會到鬼門關。都已經到了鬼門關,你認為之前99次安全闖關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嗎?同樣要冒風險,cola寧可選擇在有利於我的條件下進行交易,想盡一切方法,用盡一切手段,就是要讓自己存活在這個市場。無論利潤有多高,只要風險大到足以讓我從這個市場消失,我寧願放棄交易。

權證跟選擇權買家的性質雷同,都是以小博大,但真正吸引我的不是高賠率,而是它的風險管控容易。我們可以完全算出這次的交易最多會虧損多少,不管發生任何意外,我們都不會陣亡,這才是cola迷上龜苓膏戰術的最大原因。

然而這樣的賭局有個先天的限制,也可以說是權證與選擇權買家的天敵,就是「時間價值」。你想要買便宜的標的,你的時間價值就會很短,否則莊家也不是傻瓜。如果你可以買到時間價值還很長,而且是超便宜,就表示莊家認為這檔權證的變化不會很大,他相當有把握可以控制這檔股票的價位,才會出現”價美物廉”的權證。

因為權證需要選股,cola覺得很麻煩,所以只操作選擇權。但我相當贊成對權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操作權證,因為兩者的特質很像,都是以小博大,很適合賭性堅強的讀者。

但cola還是建議讀者要將資金分成三等分,做好風險管控,才能長存於股市中:
1/3用來建立基本持股(現股買賣),與企業共享利潤,賺時間的錢。
1/3用來操作槓桿比較大的商品,像權證與期權,賺意外的錢。對於比較保守的股票族,你可以操作波段,照樣用現股買賣,沒有必要強迫自己操作權證與期權。
1/3存在銀行,做為長線加碼的資金,賺千載難逢的錢。如果沒有加碼的機會,至少還可以賺定存的利息。

以前cola在自己的財經網站經常看到很有趣的現象,網友預測幾天之內必定會漲到哪裡,或者是跌破多少,這樣的預言相當受歡迎。如果預言成真,馬上就會被奉為神明,直到下次預測錯誤為止。其實像這種預測,即使真的應驗了,那又如何呢?最常看到的情形就是,我不是早在多久之前預言會下跌了嗎?現在果然應驗了,誰叫你們不聽話呢?有聽我的話的網友,現在空單應該大賺了吧!

預測歸預測,如果沒有配套措施,請問你的空單要如何建立呢?建立空單之後,又該如何設定停損呢?這些如果沒有好好規劃的話,你又怎麼會有空單呢?你又憑什麼會大賺呢?

預測漲跌其實不難,因為盤勢不是漲,就是跌,你有五成的機率可以當神仙。但如果你只會當神仙,而沒有進場交易的本事,那這個神仙照樣是兩袖清風,苦哈哈。

Cola說過,看對行情是一回事,做對行情又是另一回事,跟口袋有關的是進場之後,而非進場之前。再高明的預測,若是沒有足以落實操作的配套措施,一切都是白搭。講俗一點,就是所謂的「喊爽的!」。

請不要誤會,cola不是在講你,也不是在講別人,我是在講以前的自己。學會技術分析的人難免會用技術分析來預測未來,cola也不例外。尤其是剛學會、半調子的時候,最喜歡賣弄風騷。動不動就預測高點、低點、支撐、壓力,搞的自己好像很厲害,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奇怪的是,為什麼搞到後來,還是無法脫離「股價上漲手中無股」的遺憾呢?最後cola終於體會到技術分析若是無法運用在操作上,一切都是白談。

只停留在寫論文、做研究的迷思,根本就沒有足以匹配技術分析的操作策略,只會紙上談兵,理論一百分,操作不及格。而這也是導致技術分析派被看笑話的主要原因。

為了打破空談,走出理論,cola創立「務實操作三部曲」,跟純理論的技術分析說掰掰。許多讀者都跟我一樣曾經在技術分析這塊領域付出與專研很長的時間,程度都不錯,堪稱高手。但我們是為了當高手才學技術分析的嗎?當然不是。如果無法成為贏家,我們的技術分析豈不是白學了嗎?很多人都在這樣的情況下,忍痛割愛,捨棄技術分析,投奔程式交易。

技術分析與程式交易熟好熟劣呢?答案很簡單,沒有勝負之分,如果有,早就一統江湖了。所以不要因為技術分析走不通,就認為程式交易可以解決你的問題。無論是技術分析或是程式交易,追根究底都是從交易紀錄研發而來。既然源頭相同,就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而已。

務實操作三部曲是cola多年操作的精隨;認真檢討交易,讓自己能在股價上漲手中有股,股價下跌出清持股。如果你是使用三分法操作策略,就要檢討為何沒有買在年度的相對低點,賣在年度的相對高點。如果你是操作波段,就要檢討為何沒有買在波段的起漲點,賣在波段的起跌點。如果你是操作當沖的話,就要檢討為何沒有買在當天的相對低點,賣在當天的相對高點。

不斷反覆演練這三個步驟,可以讓我們遠離純理論的紙上談兵,朝向落實操作的方向邁進,擺脫高手的迷思,成為真正的贏家。

2010年11月27日

擅用技術分析的客觀性,而非未來性

其實技術分析並沒有那麼難,也沒有那麼複雜,真正難的是操作心態,真正複雜的是股市心理學;而這正是cola的專長,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Cola化繁為簡就是要讀者學會該學的,捨棄其他不必要的與過度複雜的技術分析,真正學會如何運用技術分析,落實操作策略。而不是把技術分析當成博士論文,整天在那裡正面看,側面看,躺著看,倒過來看,用尺量,帶公式。到頭來還是光說不練,紙上談兵,毫無建樹。

技術分析只不過是交易紀錄而已,正因為技術分析的本質是交易紀錄,所以”客觀性”就是它的最大優勢,我們要善用它的客觀性,而不是它的未來性。它非常客觀,於是解讀出來的現況是相當值得參考的,但如果你用它來預測未來,這就搞錯了技術分析的本質。所以讀者到底要將技術分析學到何種程度才算可以了呢?

「夠用就好」,這就是我的答案。Cola你這個答案我很不滿意,何謂夠用呢?每個人的標準不同,怎麼可以用”夠用就好”這四個字來涵蓋呢?這裡所謂的夠用是指,夠解讀現況、夠規劃未來、夠擬定操作策略,這樣就可以了。

就像是颱風預報一樣,利用既有的資訊,然後推測可能的路徑,擬定防颱措施,這樣就夠了。當路徑有了變動,氣象局就不斷的修正,每小時播報一次最新的路徑,隨時調整防颱措施,這樣就夠了。氣象局只要能夠做到密集,且不斷的修正,將最可能的颱風路徑告訴我們,讓我們提前預防災害發生,氣象局的任務就達成了,至於剩下的就是平常防災措施到底有沒有落實的問題了。

技術分析就像是氣象局,依據交易記錄做出多空解讀,讓我們規劃未來,並擬定操作策略。但交易紀錄是持續進行的,所以解讀也是不斷的進行,操作策略當然也要不斷的調整,才不致偏離現況,這就是技術分析與操作策略的分野,各司其職。

當學員上完課之後,當讀者看完書之後,原本興高采烈的準備大展身手一番,竟然發現盤勢跟課程的講義、跟書上的實例,差了一萬八千里,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教材永遠不會有錯,因為那是死的、是歷史,而老師與作者只不過找出歷史的規則,或是將成功的交易當成教學的案例,至於失敗的交易與案例,通通被埋葬起來。這就是為什麼讀者上過那麼多課,也讀過那麼多書,討論區的文章也沒少看,但面對盤勢卻還是經常一籌莫展。

你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把失敗的案例埋葬起來呢?失敗的案例應該也是頗具參考價值不是嗎?讀者的想法非常正確,失敗的案例其重要性並不亞於成功的例子。公開失敗的案例其實不難,但如過數量過多的話,就會影響到這套方法的可信度。當讀者與學員看到一套動不動就失敗的操盤法,你認為他還會學嗎?傻瓜才會學。既然公開之後讀者與學員通通跑光,這些名師、高人是何等聰明,怎麼可能會做這樣的傻事呢?於是,真相永遠都無法大白。

2010年11月26日

你可以輸,但贏的時候要贏多一點,這樣輸的才有意義。

Cola之所以放棄當沖,主要原因是上班無法看盤,但其實是我認為短線的利潤不高,卻要耗費大量的精神,並不划算。我建議喜歡做當沖的讀者,可以試著從選擇權身上找出買賣之道。你可能會說,cola別再談龜苓膏戰術了,老是槓龜,龜苓膏吃到都快吐了,這根本就是個爛方法。

“歸零”是龜苓膏戰術的必要之惡,我並不認為這是個爛方法。這幾年下來,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體會;我認為操作能否賺大錢的關鍵,就在於你捨不捨得”輸”。

輸?cola你別開玩笑了,操作當然想贏,誰喜歡輸。當然沒有人喜歡輸,但cola必須說,如果你不習慣輸,你也別想贏。風險與利潤永遠是綁在一起的,不可能只想著利潤,而卻不想冒險。也就是說,你不可能只想贏,不想輸。

既然會輸,那我們應該怎麼輸呢?我的看法是,盡量管控虧損的部位,就是朝向小輸為原則。也就是cola說過的「以規避風險來代替逃避風險」,這有什麼不同呢?規避風險是以小輸換取操作的機會,而逃避風險就等同於放棄利潤,這兩者在操作的態度上是不同的。

你可以輸,但贏的時候要贏多一點,這樣輸的才有意義。這句話非常重要,也是cola會喜歡龜苓膏戰術的主要原因。龜苓膏戰術雖然會有歸零的缺點,但這也正是它的優點。因為這樣就可以用小輸換取操作的機會,只要你運氣好一點,幾次的獲利就足以讓你輸幾十次,長期下來我認為這是可行的。當然龜苓膏戰術目前還在實驗當中,而主持這項實驗的正是秘密花園園長cola本人。

或許cola目前尚未成功,但這並不是程度的問題,這與當初重大虧損有相當大的關係。一個普通上班族,虧了四百萬之後,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與生活條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是cola必須要坦然面對的。所以我現在的操作部位並不大,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也不急著想靠操作來翻本,剛好可以利用現在有薪資所得的時候,慢慢的將經濟的基礎打好,讓生活品質回歸正常,這樣才是對的。

等一切就緒,資金慢慢回流,龜苓膏戰術與三分法操作策略也逐漸成熟之後,自然水到渠成,無須躁進。很多人都只是重視表象,而cola要告訴讀者,真正重要的不是作者賺了多少錢,而是讀者能否獲利,文章的內容到底實不實用、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如果只是作者天上飛,而讀者地上爬的話,這樣就不合乎邏輯了。

操作很難

“操作很難”這四個字,讀者真的有所體會了嗎?如果是,那請你檢視一下自己的操作,會不會過度輕率,是不是不夠周詳,有沒有可能會面臨斷頭等等…。其實我們認真檢討起來,你會驚覺,自己當初的操作是如此輕率,如此隨便,如此的膽大妄為。之所以會有這些荒謬的交易,就是認為操作很簡單,賺錢很容易,這次沒有理由不賺等等,毫無根據的春秋大夢。

春秋大夢該不該做呢?當然該做,否則人生還有什麼驚喜呢?cola自己也在去年11/20寫了一篇「樂觀者的春秋大夢」,為10/22所寫的「台股的彩虹」背書,加強讀者持股續抱的信心。但即使是春秋大夢也要有所想法,而不是漫無邊際的白日夢,認為這次肯定會賺翻了,在毫無風險管控的情況下,大膽操作;當夢醒時分,只好悲劇收場。

三分法看似容易,只有兩個步驟:
1. 年度相對低點建立基本持股,再次強調,我們不可能買在最低點,那是神在做的事情,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為。
2. 年度相對高點出清持股,不可能賣在最高點,那是神的領域,cola到達不了。

非常簡單的兩個步驟,只要開戶之後,按下買進,再按下賣出,錢就會自動滾進口袋,實在是太美滿了。如果真的如此美滿,那天下早就太平了,怎麼可能還會有窮人呢?

為了確認讀者是否真的有能力完成比三分法還要完美的操作,請從以下的k線圖找出最佳的年度相對低點,註明你買進的依據;同樣也請你找出最佳的相對高點,照樣註明賣出的依據。如果你連open book都找不到解答,那你就知道當初cola面對如此嚴峻的盤勢,能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應該可以算及格了。

2010年11月25日

等待與未知

想要賺大錢,就要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願做。三分法買進抱一年,這是技術分析的使用者做不到的事情。放任選擇權歸零,這是所有投資人所不願意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三分法操作策略與龜苓膏戰術都是屬於一般投資人不願意操作的模式,一個要”等”,一個要”歸零”,這都是不符人性的操作策略。

買進就是要賺,不但要賺,而且要現買現賺,這才是投資人想要的。三分法要等個一年,龜苓膏戰術更離譜,居然要我們養成歸零的好習慣,這是在騙小孩嗎?別人都是賺、賺、賺,不賺也難;我們只能等、等、等,等也就算了,還要忍受歸零的痛苦,這是什麼操盤法,根本就是請鬼拿藥單,不死也難。

等,這個字很討厭,沒有人喜歡等。但如果是等一位絕色美女,等多久我都願意,這大概是所有男人都同意的事。如果我告訴你,只要你肯等,贏家就是你,我想所有讀者都願意等的。但重點是無法保證等待之後一定會有美滿的結局,所以願意等的讀者必然相當有限,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是讀者現實,而是因為”未知”。”未知”這兩個字會讓人裹足不前,害怕做白工。肯努力的人很多,但如果結局是未知的,願意努力的人就相當有限了。老板與員工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挑戰”未知”,而後者只接受”已知”。

挑戰未知,如果成功的話,將有豐厚的利潤;接受已知,規避意想不到的風險,利潤就僅能糊口;各有千秋,任君選擇。

2010年11月24日

少了風險,一切都將不同。

有時候,即使你有辦法解釋現況,但卻不見得能夠操作,因為我們還必須把”風險”這兩個字加進去,才能算是比較完整的操作規劃,否則就跟模擬單沒兩樣。很多券商都會舉辦模擬下單比賽,但這樣的結果你我心知肚明,可信度相當低,因為當中缺少了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金錢”。

沒有錢的比賽,怎麼能當真呢?沒有錢就沒有風險,少了風險,一切都將不同。我只要按照自己的多空解讀,就可以投入電子籌碼,反正輸贏只是頭銜,而不是金錢。當然獎品還是有錢,但有沒有得獎無所謂,但真實市場可是會陣亡的,跟模擬下單是天差地。

模擬下單比的是名次,不在名次內,就沒有獎品,當然要用霹靂手段,採取高風險的操作方式才有擠進去的機會。然而真實市場比的不是名次,而是輸贏。贏的才能獲利,輸了口袋空空,這可不是兒戲。

之前中華開發舉辦外匯模擬賽,那次搞的很大,前十名不但上電視,還可以到中華開發當交易員。我們有個網友第二名,順利進入中華開發,半年的試用期一過,只留下兩個人,其中只有一位的績效是獲利的,當然就是這位網友。(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解盤只需要判斷多空,不需要考慮風險。而操作不但要參考解盤的結果,而且還要管控風險,沒有那麼簡單。小散戶操作失利,輸的可是自己的錢,而交易員操作失利,輸的只是他的職位,而非金錢。所以散戶操作的難度與心理壓力,更甚於交易員。

2010年11月23日

同樣的操作績效,風險大的有可能出局,而風險小的卻能長命百歲。

大部分的投資人只看到操作績效的結果,卻很少人會去看風險管控這部份。只要看到操作績效迷死人不償命的名師,投資人就會兩腿發軟,跪地膜拜,奉為神明。很少人會去追根究底,這樣的操盤法究竟隱藏著何種風險,萬一失敗,到底會有怎樣的結局,沒有人關心。

績效迷人有可能是採取最極端的操作方式,而極端的方式通常都是不成功便成仁;運氣好的人成功了,被奉為英雄;運氣不好的失敗了,就淪為狗熊。兩者的方法都一樣,只差用錯週期。而這次的英雄,也可能會是下一個狗熊;如果他繼續使用同一套極端的操盤方式的話。風險與獲利經常都是綁在一起,想要豐厚的利潤,又想勝率極高,這樣的方法一旦失敗所要承受的風險可能會是”陣亡”二字。

我們走這條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能再魯莽行事,必須將風險管控列為你操作的要件之一,而不能單純的只看利潤。也就是說,操作績效應該也要將風險管控能力考慮進去,同樣的操作績效,風險大的有可能出局,而風險小的卻能長命百歲。

2010年11月22日

長線操作思維

Cola的建議是,我們要學習長線操作的思維,如何在年度的相對低點買進持股,然後賺時間的錢,與企業分享利潤,這樣絕對會比在指數相對高點的時候買進更安全。

每種操盤法都有它的特質,長線操作不能奢望短線的漲跌,短線操作不要妄想長線的利潤。三分法操作策略是超級長線,是要賺取年度的漲幅,而不是波段的漲幅,這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波段的漲幅頂多幾百點,要超過千點並不容易。cola操作一次三分法,反彈三千點。你操作波段,需要幾波才有辦法三千點呢?搞不好,一整年下來,也不到三千點。

三分法操作策略,不求買到最低點,也不可能賣到最高點。我們的宗旨是買在年度的相對低點,而能賣在年度的相對高點,這樣就已經足夠了。看似簡單的操盤法,卻需要不簡單的操盤功力。買在年度的相對低點,你有辦法嗎?賣在年度的相對高點,你有辦法嗎?買進之後,熬過整個操作過程,你有辦法嗎?虧損的時候當然抱的住,因為人都不喜歡虧錢。但獲利的時候你還能不為所動的,抱到原本規劃的長線賣點才賣,你有辦法嗎?

以上的問題,請你老實回答,並且將你的方法寫下來,不要含糊不清,否則我保證你做不到三分法操作策略的精隨。

2010年11月21日

短線操作耗費精神,並不鼓勵。

讀者必須要徹底檢討,你到底適不適合操作短線,長期超作短線之下,究竟帶來多少獲利呢?如果沒有很好的成績,或許就説明了你並不適合操作短線。不適合操作的原因有很多,個性、環境、方法、資金等等,這些都與操盤法息息相關。

我不敢說沒有人可以靠短線賺錢,但我必須說,能夠靠短線賺錢的人,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但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錯覺呢?主要是因為股市本身就鼓勵做短,只有做短,券商才有辦法生存,政府才有機會抽稅,老師才有辦法開班,投資理財的書,才有辦法賣出。幾乎整個環境都鼓勵短線操作,雖然他們嘴巴不講,但私底下卻是營造短線可以賺大錢的假象。

為什麼不敢公開鼓勵做短呢?因為做短的結局通常都沒有想像中來的好,當然不能公開鼓勵,否則後果誰來負責呢?但如果投資人不做短線,營業員怎麼辦?程式交易軟體要賣給誰?證交稅、期交稅還收的到錢嗎?技術分析課程還開的成嗎?那些靠投資人光顧的網站還有人要上嗎?書還要賣嗎?當然是希望投資人做的越短越好,才能撐起這塊大餅,共同創造成交量,否則這些人就完玩了。

Cola之所以放棄當沖,主要原因是上班無法看盤,但其實是我認為短線的利潤不高,卻要耗費大量的精神,並不划算。

2010年11月19日

跟口袋有關的是「進場之後」,而非「進場之前」。

很多人對於行情的上漲與下跌很在乎,好像是上漲就該擁有多單,下跌就該擁有空單,如果沒有做到這樣的程度,就是功力不足。Cola這幾年來的經驗,我得到的結論是,如果真能夠做到這種程度,才有鬼,這根本就是數字遊戲而已。

理論與實際永遠都有差距,而這個差距是「天差地」。由於有這樣大的差距存在,才會造成老師總是天上飛,學生永遠地上爬的靈異事件。為什麼稱之為靈異事件呢?因為地上爬比較接近事實,而天上飛比較接近鬼神,我建議讀者敬鬼神而遠之。

Cola對於操作的結論是,看對看錯無所謂,甚至做對做錯也無所謂。真正決定輸家與贏家的關鍵在於,做對的時候如何將利潤擴大,而做錯的時候如何將虧損縮小,這才是操作的精隨。

你不可能一直看對,也不可能一直做對,唯一辦的到的就是進場之後,如何處理你手中的單子,這才是重點。看對,你不見得有辦法進場,所以行情與你無關。看錯,只要你沒有受到傷害,那看錯又如何呢?唯一跟口袋有關的是「進場之後」,而非「進場之前」。

如果你沒有正確的觀念與務實的操盤法,即使你看對又做對,口袋增加的也不過是零錢而已,絕對不會是大錢。如果你有正確的觀念與務實的操盤法,即使你看錯也做錯,口袋減少的也不過是零錢而已,絕對不會是大錢。

如果你頭腦夠清楚,不用比也知道,兩者將來誰會是贏家?這個市場到處充斥著假象,我們不要被愚弄了。就好像某些政治人物,遠遠的看好像神聖不可侵犯,實際接觸之後,原來是混帳一個。某些財經專家,遠遠的看好像真的在天上飛,實際接觸之後,原來是神棍一個。

但糟糕的,很多人寧願相信混帳與神棍,卻不願意相信自己。

2010年11月4日

傻瓜cola之新書專訪


剛才看完cola錄的”新書專訪”,感覺還不錯。

雖然還是有點傻,但那是cola的特色,不傻就不像cola了。這次cola完全沒有準備就直接錄影,我覺得這樣會比較自然,比較像聊天。

接近20分鐘的節目,除了談新書之外,還談到cola對於第四季與第一季的看法,與這次cola操作的標的。

2010年11月2日

出書之路總回顧之美麗的錯誤

只要是cola的老讀者應該都看過cola的「出書之路總回顧」。想當初cola為了出書到處投稿,到處碰壁,對講機響不停,不是訪客,而是退稿,我女兒稱它為嚇人對講機。

剛剛嚇人對講機又響了,但今天聽來格外悅耳,原來是cola的新書寄來了。我終於可以趕在讀者之前看到自己的作品,拿在手上非常厚實,看起來就有學問的樣子,晚上可以抱著書睡覺了。

非常感謝讀者對於cola的處女作”技術分析不設防”的熱情支持,銷售量遠遠超過cola當初的預期。我都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的讀者,有可能是讀者結帳的時候拿錯本,所造成的美麗的錯誤。這樣的錯誤cola非常歡迎,也期待這本"三分法操作策略"也能發生這麼美麗的錯誤。

因為cola第一本著作是「技術分析不設防~化繁為簡」,為了形成系列作品,第二本著作本來想取名「三分法操作策略~如實呈現」,這樣就可以變成對聯:

上聯:技術分析不設防~化繁為簡
下聯:三分法操作策略~如實呈現
橫批:B咖cola


感謝讀者的支持,預祝各位閱讀愉快!

B咖cola 2010/11/2